2006年7月1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人物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她在法庭与岛民间巧搭法律
本报记者 陈卓 通讯员 郑英军

  周腰清今年50出头,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渔民的女儿。目前她有两个身份:一个是舟山嵊泗县嵊山镇解放村书记,另一个就是嵊泗县人民法院嵊山法庭的人民陪审员。海岛基层法庭的人民陪审员,周腰清已经做了11年,学历不高的她不仅像年轻人一样,不放松法律的学习,还时时刻刻不忘为自己的父老乡亲维权。

  调解“骨头案”最拿手
  “我是个渔民的女儿,我熟悉渔民的事、渔村的事。乡里乡亲的纠纷,应以和为贵。”周腰清特别擅长将调解工作贯穿于陪审的全过程。在渔村生活50多年的人生阅历,使她在参与案件的处理当中具有独到的方式。
  去年的一件“骨头案”,充分考验和显示了周腰清的能力和耐力。
  那是一起离婚纠纷案。男方唐某和女方吕某都是再婚,唐某还和吕某姐夫之间有债务纠纷,关系交织之下,矛盾十分激烈。唐某认为,他们的夫妻共同债务,都是吕某与她姐姐共同虚构的。在法院执行时多次扬言要与女方一家同归于尽。而女方吕某,也因为唐某迟迟没有偿还债务而甚感气愤。
  当时的情形是:庭内,原被告为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分割分歧很大;庭外,双方亲属聚集在两边,随时可能引发斗殴事件。
  细心的周腰清力主先将案子压一压,多做做双方的调解工作再下判决,最终合议庭采纳了她的意见。庭后,她利用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,多次与法官一起找双方当事人谈心。她细说法理、情理、事理,又有针对性地耐心开导和劝说。“刚开始他们都不理解,可人心都是肉长的,一趟趟去得多了,他们都体会到了我们的苦心。”
  最终,原被告及其家人凭着对法庭的信任,双方达成了“自愿离婚,原告支付25000元给被告,债务由女方负担”的调解协议,同时男方又同意将夫妻共同的房屋抵偿给女方姐夫,事情圆满解决。
  周腰清帮法官啃下过不少棘手的“骨头案”。在她参与审理的民事案件中,调解撤诉率接近八成。至今,她所陪审的案件无一上诉,也无抗诉。

  披星戴月陪送文书
  嵊山法庭地处偏远的岛屿,居民大多分散居在各个小岛上。因为岛上大部分渔民以从事捕捞、养殖为业,法庭结合他们的生产生活特点,将开庭时间安排在了小潮汛。即使这样,在法律文书的送达上还是有不少困难,因为法庭干警大都不是本地人,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并不熟识。
  周腰清主动提出和干警一起送达文书。这么多年来,多少次,她陪同法庭干警起早摸黑地送达法律文书。这样一来,法官们浪费在走“冤枉路”上的时间少了,法庭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
  今年,嵊山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。原告王某与被告杨某分居五六年,杨某从事小船作业,每天天不亮就出门,直到天黑才回家。杨某收入甚微,家里甚至没有电话。
  周腰清陪着法官好几次给杨某送达法律文书,都没能遇见他。于是,周腰清向法官要求由她每天去等候杨某。就这样,一直等到第5天的晚上9点多,周腰清终于等到了杨某回家。这天晚上,周腰清还详细地向他讲解有关诉讼的权利与义务。第二天,她又主动陪着杨某来到法庭,配合法官展开调解。
  周腰清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,她用自己的言行,增进了当事人对法院工作和法官的理解。
  周腰清身兼数职,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,家里的家务活基本都是丈夫包了。“感谢家里人对我的支持。”周腰清觉得,虽然海岛的地理环境给办案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,但能和法官们一起干神圣的法律工作,她特别有成就感。

  举足轻重的陪审员
  早在1995年,周腰清就光荣地当选为嵊泗法院嵊山法庭的人民陪审员。去年5月23日,她第四次被嵊泗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民陪审员。
  “11年来,社会对陪审员的要求越来越高,我也是一路学习不敢放松呀。”
  10多年间,我国的陪审员制度越来越完善,身在其中,周腰清非常清楚这一巨大的变化。
  “她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。去年参加人民陪审员培训,上课时有不少笔记她没记全,就问一同参加培训的年轻人借笔记,晚上回家补全,重新复习一遍。”嵊山法庭庭长王萍亚,和周腰清合作已有两年,总是被她的认真刻苦精神所打动。
  周腰清11年的陪审员历程,在嵊泗法院的法官眼里,有着不寻常的意义。法官们评价说:对每一起陪审案件,周腰清庭前都要仔细审阅案卷,了解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;庭中认真听取诉辩各方的意见,适时审问当事人有关事实;合议时,她总能发表一番有理有据的意见,真正起到人民陪审员的作用,而不是一个陪而不审的“陪衬员”。
  周腰清在法庭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。她用朴实的语言,勤劳的双腿,循循善诱的调解韧劲,不仅感染了案件的当事人,更深深触动了法官们。
  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,那就是举足轻重!”这是共事法官给周腰清的最高评价。